微信向“高仿”小程序说不 打假需多方合力

分享到:
 序多多 • 2018-01-29 15:42:11 E2425

近期有媒体报道,一批“野生”小程序打着电商的幌子,公然宣传、售卖所谓的高仿、精仿商品。微信也很快就给出了应对措施,下架了875个违规小程序,并表示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容忍”,在注册、审核通道及搜索上都会进行相应限制,同时还不忘呼吁用户积极举报。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开放让假货现象变得更加复杂,也让打假变得更加困难。但也应看到,在网络打假上,责任不是只属于一方的,假货问题涉及多方环节,应由各方一起治理维护。

网络打假,需各方共同治理

自去年1月正式上线,小程序的日活用户数已经达到1.7亿,聚集在小程序上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超过了100万,已上线的小程序数量达到58万个,接入的第三方平台也已超过2300家。随着小程序热度的持续走高,一些谋求个人私利的不法之人和群体自然也盯上了眼前的这块“肥肉”。

一直以来,假货侵权都是令各大电商、互联网平台头疼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崛起,方便了消费者的同时,也让假货找到了滋长的温床。为了打击假货问题,不论是政府、平台或第三方机构都采取了大量措施,但目前互联网平台上的假货问题依然严峻。其实不难理解屡禁不绝的网络售假问题,互联网开放的特性,加上庞大的用户群体,难免鱼龙混杂,对于各方监管来说必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由此可见,作为平台运营方,微信的压力必然也是不小。好在微信的立场倒是挺坚决,对以假货为首的黑产一直都是严厉打击、零容忍的态度。像此次面对“高仿”小程序的冒头,微信更是铆足了劲集中力量打假,不仅一口气永久下架了800多款违规小程序,同时在搜索上做出限制,以屏蔽类似关键词的方式来防止售假小程序被用户搜索到,并且在注册和审核通道进行严格限制,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小程序。

打假需要全民行动,除了平台方的努力,开发者和用户也需做到自觉抵制,尤其是开发者作为影响小程序健康生态的第一重要的关键因素。小程序相对较低的开发门槛适合生活服务类线下商铺以及非刚需低频应用的转换,意在惠及众多开发人员和企业,鼓励创新,但这并不能成为钻空子的借口。开发者有义务肩负起开发合规程序的重任,增强自律意识,不应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利益。

对于普通用户,在生活中也应该向假货产品说不,因为假货产品是假冒伪劣商品,并没有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保证。大家更不要为了面子特意购买假货,也不要对假货熟视无睹,而应自觉抵制,包括不购买假货、识别假货、积极举报假货等。从需求上严控假货,假货横行的现象也会大大缓解。

打假工作,任重而道远

网络黑产泛滥成灾,不仅威胁到用户的个人权益,亦破坏了网络生态环境,影响到互联网企业的正常经营,侵犯企业利益,成为社会“公害”。国家多次强调,互联网不能成为犯罪的温床,不应有双重标准,在打击黑产的问题上,微信也向来是决不手软。自2015起,微信便推出了品牌维权平台,该平台将用户举报的假货线索与具有鉴假能力的品牌方(即商标权人)进行对接,将线索推送给接入的品牌方,根据品牌方鉴定反馈对违规帐号执行处罚。据了解,目前共接入国内外知名品牌方130多家,覆盖品牌超过400个,合计处理违规帐号超过6万个。

然而伴随网络黑产向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也需要意识到打击网络黑产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监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商家企业、应用开发者和广大网友应一起携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对抗网络黑产,方能提高打击效率和打击面,为我们的互联网打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生态环境。


p0

分享:

今日推荐

w 最新商家帖子 +更多